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,落实优质均衡教育要求,助力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见效,9月17日,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语文、数学学科的六位教研员至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下校指导活动,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在语文数学课不同年段开展了全景“N+1”教研展示活动。活动聚焦质量均衡、思政融入、分层作业设计、高质量课堂构建等核心要点,并通过跨年级教师协同参与,形成“展示—解读—点评—提升”的完整教研闭环,为教育教学提质与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高效帮扶平台。
锚定优质均衡,构建全学科教研体系
活动覆盖小学低、中、高三个学段,涉及数学、语文等核心学科,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各年级组结合学情与教材特点设计教研主题:二年级数学组聚焦《生活中的方向》综合实践,四年级数学组以“太原地铁1号线人流量”为载体探究数据教学,五年级数学组结合“太原轨道交通发展”开展组合图形面积,二年级语文组借用“地铁儿歌”感受儿歌的押韵,四年级语文组围绕“提问地铁新技术”落实提问阅读策略,五年级语文组围绕“制作迎泽地铁站向导册”巩固说明方法教学。全学科、全学段的教研布局,既保障各学科教学质量同步提升,实现优质教学经验的横向传递与纵向延伸,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。
展开剩余79%深化“双减”落地,以分层作业提质减负
各学科严格遵循“双减”“减量提质”要求,设计梯度化、个性化作业体系:四年级语文组围绕阅读策略单元,构建“基础层(生字词、内容梳理)—提升层(探究性提问)—拓展层(科技与生活关联)”分层作业,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,又满足不同能力学生发展需求;二年级数学组针对“方向”单元,以“基础巩固—拓展应用”为脉络设计作业,让学生在实践中转化教材知识;五年级数学组结合“多边形的面积”单元,从知识巩固、文化渗透、视野拓展等维度设计作业,融入“轨道探秘”项目化任务,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,避免机械重复练习。
融入思政教育,实现知识与价值观协同培养
各学科课堂与教研设计均注重思政元素的自然渗透,将家国情怀、本土认同、科学精神等融入教学环节:数学学科中,二年级《生活中的方向》课堂引导学生感知家乡交通变迁,四年级“地铁人流量”教学串联太原城市交通百年发展,五年级“组合图形面积”课以太原轨道交通成就视频切入,厚植学生爱乡爱国情感;语文学科中,四年级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课堂通过对比科技发展,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,同时正确理解科技带来的利和弊;五年级“地铁站向导册”制作活动,让学生在运用说明方法的同时,关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,培养社会责任感。
依托专业帮扶,打造高质量教研生态
活动以“教研员下校指导+校内跨年级协作”构建双重帮扶机制,为高质量教研提供支撑:区教研员:李俐、杨花、洛晶、张雨红、安安、郝立峰分别针对各学科教研进行精准点评,既肯定课堂与设计亮点(如数学组“地铁素材鲜活”“单元架构系统”,语文组“思政融入自然”),又提出优化建议(如“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数据意义”“强化阅读方法分层渗透”)。
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实行“年级组展示+跨年级学习”模式,如一、二年级数学教师共研方向教学,五、六年级语文教师互评说明方法课堂,促进教师间经验共享与专业互补,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。 此次全景“N+1”教研活动,是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践行优质均衡教育、深化“双减”改革、落实核心素养的生动实践。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优化教研模式,推动思政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、分层作业与课堂教学精准衔接,以高质量教研赋能教师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。
教研室副主任李俐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,称赞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“轨道探秘” 课程落实成效显著,从主题制定到跨学科、跨学段落地,延续性强,紧密结合太原本土特色,让知识与生活深度联结。同时指出,学校常规教学扎实有条理,各年级组从课堂展示、教材解读到作业设计,均紧扣课标与学情,落地效果突出;全景 “N+1” 教研模式有效推动教师成长与整体教学提升,AI 技术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运用恰到好处,无形式主义问题,特色作业设计贴合学生需求。最后建议学校进一步增强实践性作业比重,开发每课专属实践任务,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。
来源: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
编辑:步沔
审核:智慧
发布于:山西省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