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宝爸宝妈们!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爸妈的照顾,对家人的付出视而不见,对朋友的帮助也不当回事儿,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。这可真把家长们愁得头发都快掉光啦!那遇到这种事儿,咱该咋办呢?
咱都知道,家庭可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,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要是家长平时对自己爸妈不尊重、不孝顺,还老抱怨长辈,孩子看在眼里,那肯定也学不会感恩长辈。还有些家长对孩子那是溺爱得不行,孩子要啥给啥,孩子习惯了被满足,就很难体会到别人的付出和辛苦啦!
除了家庭环境,学校教育也脱不了干系。有些学校只看重学生成绩,把品德教育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学校很少搞感恩主题的活动,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一点儿都不上心。而且现在学校课程排得满满当当的,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知识,缺乏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。孩子们没机会接触社会、了解别人的需求,感恩之心从哪儿来呢?
社会大环境也对孩子的感恩意识有影响。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物质诱惑和功利思想,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,很容易被带偏,只看重物质利益,把情感和精神层面的东西都给忽略了。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,也把孩子的价值观给带歪了。有些孩子沉迷虚拟世界,接受了一堆错误观念,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关系变得冷冰冰的。
展开剩余61%那咱该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?家长得以身作则,在家里尊重长辈、关爱家人,让孩子看到感恩是啥样的。比如说,过节的时候,带着孩子去看看爷爷奶奶,送份小礼物。家长还得适当“示弱”,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,体会体会爸妈的辛苦。让孩子洗洗碗、扫扫地,他们就知道做家务有多累啦!
学校也得加强品德教育,把感恩教育加到日常教学里。可以搞些主题班会、演讲比赛啥的,让学生知道感恩有多重要。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去养老院看看老人、去孤儿院帮帮小朋友。通过这些活动,让孩子们感受到别人的困难和需求,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感恩之心。
社会各界也得一起努力,营造一个感恩的社会氛围。媒体可以多宣传一些感恩事迹和正能量故事,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。社区可以搞感恩主题活动,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,既能增进亲子关系,又能让孩子学会感恩。
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,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一起使劲儿。咱从现在开始,从身边小事做起,用爱和行动引导孩子,让他们学会感恩,成为有爱心、有责任感的人。等孩子懂得感恩了,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好,也会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儿。这样一来,咱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和谐、更温暖啦!
主讲人: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,心理咨询师、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、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。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,具有应用心理学(社会心理学、教育心理学)背景。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;青少年抑郁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、焦虑症、自闭、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。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:叛逆、手机网瘾、厌学、恋爱问题、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(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)、青春期问题、考前焦虑(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)、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。
发布于:河南省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